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地方债发行提速 商业银行加快信贷结构转型
发布时间:2016-06-02   点击率:871

 进入二季度,地方债发行明显提速。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5月份,各地共发行地方债140只,发行总额达5271.03亿元,虽较4月份逾万亿元的发行规模大幅缩水,但在中长期债券品种中,发行量依然领先。 
    此前,央行于5月24日发布的《4月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显示,4月份,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3.3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券发行1.1万亿元,创出历史新高,占当月债券发行量的三分之一,是发行量最大的单一债券品种。 
    银行作为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重要利益相关方,在债务置换风险缓释的同时,利润的下降、资产结构的调整以及客户结构都受到直接冲击,银行转型压力更加凸显。 

 银行盈利将受拖累 
    上半年,大规模的债务置换对于持有大量政府信贷资产的商业银行的影响不容忽视,债务置换所带来的银行利润下降在所难免。 
    据了解,过去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收益率一般在7%至8%之间,期限多为两年期、3年期,而地方债利率水平则在2.69%至3.78%之间,期限在5年以上的债务占比达53%。债券的长期化倾向虽然符合地方政府延长债务偿还期限的需求,但期限长、利率低,银行大量高收益产品迅速被长期低利率债券置换,银行收益将大幅缩水。 
    今年上半年,地方债置换步伐明显加速,且2016年置换债券不仅仅只是针对2016年到期债务,还有2017年、2018年提前偿还的债务。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5月份,湖南、海南、厦门等16个省、市共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40只,面值总额5271.03亿元,较4月份的10646.16亿元下滑明显,但在当月发行的主要类型的中长期债券中,地方债发行总额依旧列于首位。 
    地方政府将原本要到一两年后才偿还的高息债务,提前在2016年偿还,虽然实现了对当年到期债务的全覆盖,还将被置换的存量债务成本从平均约10%降到3.5%左右,每年预计将节省利息2000亿元,但这也意味着银行的利润要每年同步减少1000亿元左右。 
    不过,在业内专家看来,银行将高利率债务置换成低利率债务,在承受一定损失的同时,也提升了债务的信用级别,实际上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 
    债务置换后,商业银行相关敞口的信用风险将得到明确的地方政府信用保证,对资产质量平稳运行意义重大,这将有效提高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整体流动性管理能力。同时,银行以地方政府债券抵押获得的流动性支持如果能与相应的债券资产形成一一对应关系的话,也可能对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有一定帮助。 
    业内人士表示,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银行贷款对应的利润应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权重为20%,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风险权重为100%,若将免税和节约资本占用等因素考虑进去,地方政府债券与贷款之间的利差将明显缩小。 

 信贷结构向多元化转型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置换,意味着银行贷款余额在短期内会出现集中下降,年初确定的贷款规模将会出现空缺,传统商业银行以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为主的过度集中的信贷结构必须实现多元化转型。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更需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实现信贷资源由低效行业向高效行业转移。 
    由地方政府信用作担保的贷款,曾长期是各商业银行追捧的“香饽饽”,而作为地方建设资金方面的重要支持者,地方政府往往也通过在贷款单位存放财政存款,作为对银行资金支持的回馈。 
    然而,随着地方债务置换的加速推进,地方建设对银行资金的依赖下降,传统的银政关系开始改变。为巩固新形势下的银政合作,多家商业银行正在积极研究新形势下地方政府对金融服务的新需求,包括创新产品类型,培育与政府新的合作点。 
    有别于传统的银政合作,随着政府债务管理的不断规范,银政合作将不再简单地以信贷产品为主要载体,地方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公共产品PPP项目建设等方面,拥有更强烈的投融资需求。 
    对应这一新变化,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正在致力于为城市发展提供“融资+融智”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以产业基金等多种形式,解决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的资金难题,银行的角色逐步由传统资金供应者向资金组织者和管理者转变。 
    与此同时,绿色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方债务置换所形成的项目储备下降,多家商业银行积极向新兴企业和部门进军。 
    来自央行的金融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8.9%;产能过剩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下降0.2%,首次出现负增长,信贷结构优化效应已然体现。 

 积极推动金融业务创新 
    以互联网金融、PPP、债券承销等新型融资方式为突破口,多家商业银行正积极探索“商行+投行”、“表内+表外”模式,盘活地方债务。 
    今年上半年,兴业银行与钱通资本管理公司及旗下的财猫网就特定政府基础设施信贷资产受益权转让达成协议。按照协议内容,兴业银行将把地方政府债务的受益权转让给财猫网,财猫网将此资产包通过金融机构以证券化的形式转化成理财产品,销售给投资者。投资者购买了这些投资产品后,相当于投资了政府的公共基础建设项目。 
    财猫网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方面,财猫网已经在浙江、河南、海南等多地试点,累计涉及金额近百亿元,未来计划重点支持“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制定了“十城百亿”战略,即两年内服务10个城市,规模超过百亿元,目前已经与陕西、云南、河南等省份部分城市达成合作意向。 
    此外,业内专家表示,融资平台政府融资功能剥离后,PPP很可能成为地方基础设施融资的主要方式,商业银行应积极研究PPP合作模式,加强经营业务创新,为区域内重点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PPP项目有望在下半年迎来新一轮的落地高峰期。发改委、交通部日前联合印发的《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蕴藏着巨大的PPP模式运作空间,第三批PPP示范项目投资额有望达到6000亿元,银行对公业务空间将进一步拓宽。

                                                (摘自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