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地方债:下半年供给压力减轻 投资价值日渐凸显
发布时间:2016-08-01   点击率:987

  来自国泰君安证券的统计显示,2016年上半年,地方政府债发行规模达3.66万亿元,已与2015年全年发行量3.83万亿元基本持平。其中,置换债券总规模要达到将近2.7万亿元,占比将近76%,成为地方债发行中的主力军。从发行利率看,省际发行成本有所分化,地方债发行市场化定价趋势初显。

  整体来看,下半年地方债发行规模约两万亿元。此外,考虑到早发行、早置换、早节约成本的原则,预计三季度地方债供给量仍将保持高位。

  置换债成为发行主力军

  在上半年地方政府债3.66万亿元的发行规模中,定向置换债发行9145亿元,占比25%;公开招标发行2.66万亿元,占比75%。按偿债来源来分,一般债券发行2.16万亿元,占比59%;专项债券发行1.41万亿元,占比41%。按发行期限来看,以3年和5年为主,加权平均久期为6.27年。

  虽然定向置换债发行9145亿元,但如果加上以公开招标发行来进行置换的规模,置换债券总规模要达到将近2.7万亿元,占比将近76%,成为地方债发行中的主力军。按照国务院要求,要在3年内实现存量地方债的置换,部分未到期债务会被提前置换掉。

  有分析认为,上半年新增债券发行较快,这与地方财政收支压力较大、稳增长的项目对资金需求量大有关,也与地方政府发行计划有关。相比2016年地方债务实际到期债务,部分未到期债务上半年就已经提前置换,同时,2015年定向置换占比规模大致在20%左右,今年上半年提高到25%,定向发行比重提升,也可能和提前置换有关。

  地方债投资价值凸显

  就上半年的地方债发行井喷的势头,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李旭章认为,目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地方债置换和发行应按既定计划推进,甚至必要时要适当加码。当然,不是地方债越多越好,但是现在是用地方政府债券置换让地方债显性化,并通过利率正常化降低地方政府负担。由于地方政府债券可抵押,因此可以盘活银行资产,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

  展望今年下半年,新增地方债券发行规模还剩将近3000亿元。至于下半年存量债务置换规模,各方分析有所不同。有业内人士表示,2016年全年预计发债规模在6.5万亿元左右,下半年估计还有3万亿元左右债务,下半年存量债务可能有2.5万亿元左右。至于市场接受程度,要看下半年资金面情况。

  有分析师则认为,根据财政部对置换债券发行节奏要求,截止到二季度末发行量不得超过全年60%,下半年置换债券发行规模在1.8万亿元以上。整体来看,下半年地方债发行规模约两万亿元。

  华创证券首席债券分析师屈庆认为,地方债发行保持预定节奏,上半年发行总额已达到年内总额度的50%至57%。考虑到早发行、早置换、早节约成本的原则,预计三季度地方债供给量仍将保持高位。

  对于地方债投资价值,屈庆认为,下半年地方债供给压力边际减轻,在资产荒加剧、无风险利率下行以及信用可配置资产收缩的背景下,地方债的票息优势、流动性溢价和政策优惠将吸引更多中小银行、银行理财和养老金等机构参与。

  地方债置换可化解金融风险

  发行政府债券置换纳入预算的存量政府债务,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一个核心举措。

第一,这是法律的要求。按新的预算法,政府债券以外的方式都是不合法的,预算法生效之前的存量政府债务,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同意三年内置换成标准的政府债券形式,这是贯彻新预算法的要求。

  第二,债务置换政策有效化解了局部地区偿债风险,降低了地方利息负担,尤其是有一些县级融资平台公司可能还款有困难,置换成信誉级别是非常高的省级政府债券,可以大大降低风险。

  第三,化解了金融风险。存量政府债务如果出现违约,冲击比较大的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债务置换政策有效地避免了问题的发生,而且增加了信用度。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权重只有20%,而过去融资平台公司贷款的风险权重是100%。

                                                              (摘自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