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市场坚信城投债隐性担保 资金违规流向地方政府难断流?
发布时间:2016-11-09 点击率:989
虽然财政部等部门多次重申“政府债务不得通过企业举借”,但是城投企业发债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并且逐步成为投资者坚信不会违约的“金边”债券。
有投资者表示,规范政府举债是好事,但想要把地方政府和城投债完全切割很难。他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一定程度上还依赖融资平台进行融资,有的城投发债后资金最终也流向了政府;而政府也通过财政补贴、赋予特许经营权与划拨资产、土地等方式对城投平台进行支持。
上交所发布的债券监管纪律处分和通报批评也显示,仍有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平台公司违规举债。比如,2016 年 4 月 27 日的一份纪律处分决定书显示,伊宁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非公开发行 22 亿元公司债券后,未按照约定用途使用募集资金。第一期 10 亿元募集资金到账后,该公司将其中 4 亿元转借给了伊宁市财政局,并签订了借款合同,约定了借款期限和利息支付。城投发债凶猛据有关数据显示,受融资环境宽松及自 2016 年始存量城投债进入集中偿付期,2016 年上半年城投债发行量达 9082.10 亿元,同比增长逾 83%,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中票增速明显回升。
在城投企业大规模发债的同时,有不少违规流向了地方政府的口袋。除了前述的伊宁国投,靖江市华宇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在非公开发行 10 亿元公司债券以后,也曾被发现违规向融资平台输血。根据募集说明书约定,该公司承诺募集资金将不用于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名单内的子公司,但公司在实际收到募集资金后,将资金划往名单内的子公司靖江市华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市场仍信仰隐性担保
虽然 2015 年 1 月起新预算法规定,除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但投资者仍坚信城投债不会违约,仍有金融机构要求地方政府出具“承诺函”等安慰性质的文件。
研究显示,受新发债券主体行政级别下沉的影响,2016 年上半年城投债采用增信措施的新发债券规模同比大幅上升近 6倍。受 2014-2015年土地审计工作的影响,近三年以土地使用权质押为增信措施的新发债券比例逐年下降。而担保公司担保的增信方式异军突起,成为新的主流方式(占比近 70%),个别担保公司担保规模同比大幅上升。
有投资者表示,规范政府举债是好事,但想要把地方政府和城投债完全切割很难。他们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一定程度上还依赖融资平台进行融资,有的城投发债后资金最终也流向了政府;而政府也通过财政补贴、赋予特许经营权与划拨资产、土地等方式对城投平台进行支持。
上交所发布的债券监管纪律处分和通报批评也显示,仍有部分地方政府通过平台公司违规举债。比如,2016 年 4 月 27 日的一份纪律处分决定书显示,伊宁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非公开发行 22 亿元公司债券后,未按照约定用途使用募集资金。第一期 10 亿元募集资金到账后,该公司将其中 4 亿元转借给了伊宁市财政局,并签订了借款合同,约定了借款期限和利息支付。城投发债凶猛据有关数据显示,受融资环境宽松及自 2016 年始存量城投债进入集中偿付期,2016 年上半年城投债发行量达 9082.10 亿元,同比增长逾 83%,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中票增速明显回升。
在城投企业大规模发债的同时,有不少违规流向了地方政府的口袋。除了前述的伊宁国投,靖江市华宇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在非公开发行 10 亿元公司债券以后,也曾被发现违规向融资平台输血。根据募集说明书约定,该公司承诺募集资金将不用于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名单内的子公司,但公司在实际收到募集资金后,将资金划往名单内的子公司靖江市华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市场仍信仰隐性担保
虽然 2015 年 1 月起新预算法规定,除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但投资者仍坚信城投债不会违约,仍有金融机构要求地方政府出具“承诺函”等安慰性质的文件。
研究显示,受新发债券主体行政级别下沉的影响,2016 年上半年城投债采用增信措施的新发债券规模同比大幅上升近 6倍。受 2014-2015年土地审计工作的影响,近三年以土地使用权质押为增信措施的新发债券比例逐年下降。而担保公司担保的增信方式异军突起,成为新的主流方式(占比近 70%),个别担保公司担保规模同比大幅上升。
财政部新的“答记者问”中也提到,将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和融资。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并继续发挥转型后的企业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从理论上讲,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后,城投公司会逐步产业化,市场对其自制的判断也将更依赖于其自身资质,而不是其背后的地方政府。
事实上,比违规融资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地方政府未来支出责任的扩大化。目前财政部门更多地关注地方政府当期举债规模,而未有效地限制未来的支出责任。举债规模是资金流入的视角,支出责任是资金支出的概念,债务危机的形成是因为资金的支出,因此后者更重要。例如,股权投资、PPP、专项建设基金都可以增加政府未来的支出责任,但并不影响当期的债务规模。
(摘自和讯网)下一主题:ABS 有望发行前备案 :债市或迎结构化发展机遇 | 上一主题:发改委收紧房企发债开启去产能 或现并购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