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选择性违约 ”担忧加剧,中国的银行间私募债发行遇冷
发布时间:2016-11-18   点击率:965
  随着投资者对信用债违约风险,尤其是所谓“选择性违约”风险,警觉性的提高,一度欣欣向荣的中国银行间私募债(PPN)发行开始变得冷清。
    随着 2015 年债市违约的爆发和逐步蔓延,PPN 发行出现递减态势。PPN 今年 1~10 月的发行量为 5211 亿元,同比减少三成,且仅为 2014 年发行规模的约一半。而在公募信用债市场上,尽管也出现多起违约,同期发行金额同比仍增加超过三成。
    兜底意愿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至 25 年来最慢,企业债务压力加大,今年来境内公募债券违约数量是 2015 年的 3 倍,涉及金额 162 亿元;今年以来也已至少有包括保定天威、广西有色、云峰集团和东北特钢在内的多支 PPN 违约,涉及金额至少达 58 亿元。鉴于 PPN 整体存量 10 月末约为 2.2 万亿元,仅为公募信用债的一成左右,其违约风险显然高出许多。
    国泰君安证券债务融资部总经理黄宝毅指出, 公募债券违约后企业偿还的意愿较高,多只违约的公募债投资人都已经得到了本金甚至利息的偿付, 但 PPN 的回收率相对来说低得多。中国首例违约的公募债券发行人上海超日太阳能在“11超日债”违约近 10 个月后成功兑付本息;珠海中富也在违约 5 个月后兑付了全部逾期的本息;此外,今年违约的“15 雨润 CP001”和“15 华昱 CP001”也均在违约后不久偿付了应付本息。
    慎之又慎
    广西有色于 2012 年开始陷入亏损,资产负债率高达 88%。该公司在 2009-2012 年主要通过短融券、中票等公开发行债券进行融资,但 2013 年以后则基本依靠 PPN。 为了满足投资者对风险防范的需求, 中国央行 9 月首次批准了信用违约互换 (CDS) 业务指引, 并于上月末正式起步, 但目前该市场仅处于初期阶段,首批 CDS 合约是与央企发行的高评级债券挂钩, 要扩大投资者群体和 CDS 标的范围,CDS 市场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摘自彭博环球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