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有学者提出人民币缓慢贬值不能消化市场预期,央行应停止外汇市场干预,让汇率一次性“贬到位”后趋稳。瑞银特约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在 29 日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一次性大幅贬值可能进一步加剧贬值预期、打击市场信心并加剧资本外流,短期内决策层不会大幅调整汇率政策,而是严格限制资本外流,继续干预外汇市场,预计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维持在 7.0。
汪涛表示,从经济基本面和国际收支平衡的角度来看,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高估。中国贸易顺差和经常账户顺差依然可观,长期经济和生产率增速远超大多数贸易伙伴,外债规模有限,且外汇储备也足以应对外债偿付和进口支付需求。因此,即便央行停止干预,人民币也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基础。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外国资本离开中国市场的潜在规模有限,但国内实体资本流出规模可能非常大。
首先,我国经济连续增长,而资本账户相对封闭,加上对国内资产泡沫的担忧升温,国内企业和居民配置海外资产的需求大幅上升;其次,决策层大力推进“走出去”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鼓励企业对外投资、便利资本流动,这在客观上使资本外逃更加容易;此外,今年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剧,而当前人民币渐进贬值策略和中间价定价机制则进一步推升了贬值预期。
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指出,当前人民币缓慢贬值无法消化市场预期,央行应停止外汇市场干预。这种方法可以迅速释放贬值压力,市场可能会认为人民币汇率已经“贬到位”,之后汇率或可趋稳,市场和汇率预期也不会一边倒。
汪涛认为,这种方法的风险在于,没有人知道多大幅度的调整才是“贬到位”,从而使市场预期转向。而一次性的大幅贬值可能进一步加剧贬值预期、打击市场信心并加剧资本外流。
她表示,在美联储 12 月加息和 1 月居民换汇额度更新可能继续施压人民币的背景下,短期决策层可能不会大幅调整汇率政策,而是会严格限制资本外流,继续干预外汇市场,同时可能微调中间价定价机制、提高对中间价的控制力、并适当降低其调整的可预测性。
汪涛预计,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在 7.0 左右,2017 年底达 7.3,2018 年底进一步贬至 7.5。
“如果美元进一步大幅升值,欧洲政治不确定性加剧,或我国资本外流规模显著增加,人民币贬值幅度还有可能扩大。另一方面,如果美元指数较目前水平企稳或走弱,或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施加政治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则可能有助于限制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
(摘自和讯网)
下一主题:P2P问题平台数量连续4月下降 | 上一主题:财政部 官员表示鼓励外资机构加入中债承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