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量居全球首位,国内统一标准明年出炉
发布时间:2017-12-07   点击率:683

  全球绿色债券季度报告(Q3)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发行人的绿色债券发行量居全球首位,为 172 亿美元,全球占比为 18.2%。

  中国绿债市场的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全国范围内的实践。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五个绿色金融试验区已在配套政策、组织体系、产品与服务创新、市场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系列进展。此外,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近期发布的《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进展报告 2017》(下称《进展报告 2017》)指出,已有超过 10个非试验省区相继发布绿色金融政策框架,积极承接国家绿色金融顶层规划。

  多地搭政策框架

  自《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下发以来,地方纷纷出台落实政策。最新地方政策是 11 月 21 日公布的《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文件指出,2020 年末,力争全省绿色信贷余额达到 3000 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到 300 亿元,绿色资产证券化规模快速提升;保险资金利用力争达到 300 亿元以上。

  不过,绿色债券目前仍集中在东部地区。据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吴琦统计,近两年七成贴标绿色债券发行主体来自于东部地区,发行量达到 2258.3 亿元,占比 88.4%;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发行体量较少,东北地区仅有黑龙江发行 3 只绿色债券,发行量只有 50 亿元。专家表示,绿债首先是债券,通常主体债发行人信用评级需达到 AA 才能顺利发行,东部地区由于经济比较发达,符合这类条件的发行主体相对更多。而且,目前东部地区的发行主体普遍对绿债了解程度更深,发行意识更强。不过,他表示,不少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地方政府已经表达了对绿色金融的兴趣,五大绿色金融示范区有三个都不是东部地区,大力推行本地企业发行绿债是发展绿色金融的重要表现之一,未来将有更多的中西部、东北地区的绿债出现。

  而从种类来说,中国绿色债券从金融债、企业债逐渐发展到绿色公司债、绿结构融资类工具、非金融企业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等,其中金融债发行规模独大。

  2016 年与 2017 年上半年的绿色金融债占全部境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比例分别约70%和 76%。从发行主体来看,绿债发行主体主要集中在金融机构,国企和大型民企,数量大的中小型企业占比较少。绿色债券项目目录预计明年出台.

  进展报告 2017》指出,我国绿色债券尚处于发展初期,仍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优惠政策落地难、标准不统一、环境信息披露不到位、投资者缺乏环境风险识别能力等。据了解,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明年有望得到解决。“《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我国统一的绿色债券界定标准。国家发改委正牵头做国家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未来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的标准都应当根据该目录来调整。”专家说。他还表示,各部门出台所管辖行业的绿色目录也应该根据该目录来调整,原则一致细则有别。当然,国家发改委的产业目录也要先跟各部委协调。

  分析人士则认为标准对绿色债券市场来说并不是大问题。尽管通常讲标准包括 GFC 编制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绿色债券发行指引》,实际上已发行的绿债大多选择绿金委(GFC)的标准。

  我国绿色债券标准越来越受到国际认可。专家表示,境内外绿色债券标准的区别主要在于准入门槛、细则分类等。以中国和欧洲为例,我国除了二氧化碳减排还重视环境保护,而欧洲已度过这个时期,在某些行业细分和准入标准上有差异。希望国内发行主体到海外发债,同时也使用中国标准,这可以推动提高国际投资者对中国标准的认可。自 2015 年以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银行面向境外投资者发行绿色债券。而且今年 7 月中国内地和香港启动了债券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专家认为,以后可以看到外国投资人通过“债券通”购买境内发行的绿债。

                                      (摘自 21 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