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资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此间,既有企业自身综合实力弱的问题,也有政策和市场环境的问题,如银行为规避信贷风险,即使对市场前景很好的中小企业也往往难以提供贷款支持,其中一大原因就在于企业不能提供符合银行要求的抵(质)押物。
其实,中小企业要想走出这一尴尬处境并非全无办法。比如,通过融资担保来化解难题就很值得一试,它是指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向外部融资提供一般连带责任保证,当借款到期,中小企业还款有困难时,由担保机构履行代偿责任。值得一提的是,刚刚过去的2014年,政策暖风频频吹向融资担保行业,在促其健康成长的同时,也不啻利好了广大中小企业。
去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组建政府出资为主、重点开展涉农担保业务的县域融资性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支持其他融资性担保机构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推广以农业机械设备、运输工具、水域滩涂养殖权、承包土地收益权等为标的的新型抵押担保方式”。
7月,银监会发布《关于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促进融资性担保机构规范经营,提高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服务质量;推进再担保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融资性担保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机制和环境;深化银担合作,加大融资性担保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力度以及营造良好环境,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
此外,中国融资担保协会牵头制定的《融资担保公司信息披露指引》(征求意见稿)于2014年进行座谈与修订工作,以期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引导担保公司规范运营。
在12月18日召开的全国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发展融资担保,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而在前期召开的2015年全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工作会上,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也指出,要加强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促进建立政府支持的融资担保和再担保,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发挥低费担保导向作用。为此,建议监管部门、银行和融资担保机构加大合作,银行要主动作为,以低费担保为导向,建立银担合作和风险分担新机制。
可以说,通过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条例,融资担保行业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政策关注,发展的配套制度日趋完善,于进一步发挥其对于中小微企业与“三农”的支持作用十分有利。
(摘自上海金融报)
下一主题:吴晓灵:央行一直在执行中性货币政策 | 上一主题: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我国银行业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