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银行间债市迎来全面松绑 发行的市场化程度提高
发布时间:2015-11-03   点击率:993

  交易商协会日前完成了对《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注册发行规则》《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公开发行注册工作规程》等基础性制度文件的修订,其中包括对发行人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和全面放开超短期融资券发行两大关键性内容,发行的市场化程度和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据悉,此次修订后的制度体系首次明确引入了“分层分类管理”理念,其核心在于“信息披露越成熟、投资人认可度越高的发行人,其注册发行将越便利”。具体而言,此前,债券发行人注册发行超短期融资券(SCP)、短期融资券(CP)和中期票据(MTN)等品种的债务融资工具,均需要进行分别的单独注册,并有相应的额度限制。而在新的“分层分类管理”的模式下,交易商协会参考一些相关指标将发行人分为三个类别,对于其中资质较好的第一类发行人,交易商协会鼓励其在注册环节可实现“打包注册”,即发行人可以注册一个“储架发行”的资格(DFI),涵盖上述三个品种,并在其注册有效期内随时自主选择发行融资工具,没有注册额度限制。不过,永续票据、资产支持票据(ABN)、并购债等产品,仍需单独注册。

  “放开之后,企业仍需满足债务余额不能超过其净资产的40%的规定,不过,一类企业在注册额度上不再有额度限制,预计市场将快速扩容。不过,协会也会做好后期的管理工作。”一位银行债券主承人士对记者表示。他还说,“分层分类管理”为主体信用资质高、信息披露成熟的企业提供了更多发行便利,在“储架发行”框架下,企业则可以自主选择发行时点,不会错过最好的发行时点,所谓的市场“窗口期”将逐渐消失,市场波动也能就此熨平。

  此次修订中的另一条,即“企业注册超短期融资券,可在注册有效期内自主发行”也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从扩容的历史来看,此前,AA级别以上的企业已经放开,因此,此次放开主要针对的是资质更低的企业。放在当前背景来看,很多中小企业因为流动性不足,银行抽贷很容易,因此放开超短融,可以防范这一部分企业的流动性风险。”上述银行债券主承人士表示。业内人士分析称,全面放开后,预计大批有流动资金需求的企业将注册超短融,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替代短融产品。

  对于此次银行间市场拟推出的便利化举措的未来落地效果,多位业内人士都给予了肯定。业内人士表示,经济下行压力大,银行惜贷情绪严重,从数据可以看出,尽管调控政策接连出台,但间接融资量仍然上不去,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间债市作为国内债券市场的“主板”,在交易商协会多项政策的刺激下有望扩容,并推动直接融资规模的上升。不过,也有市场人士担心,在当前信用风险较高的环境下,投资需求或许增加有限。“以打包注册为例,目的是为了减少流程,但事实上部分企业在协会注册未发的余额还很多,所以短期对市场影响也有限。”该市场人士直言。

                                             (摘自经济参考报, 2015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