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互联网搅局汽车金融 社会征信和盈利模式成挑战
发布时间:2015-11-24   点击率:917

  车市步入“新常态”的拐点,汽车金融和保险的市场潜力才刚刚得到展现。数据显示,2014年汽车金融、保险等关联服务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6000亿元,未来将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按照罗兰贝格的预计,到2020年,汽车金融和保险的市场规模将达1.8万亿元。

  传统的汽车金融公司早有布局,但市场拓展的进展并不是十分顺利,新的互联网公司试图利用自己的优势,切一块市场蛋糕。去年以来,无论是在传统还是互联网金融领域,新的转变都在发生,但同时,二者也都面临着系列的问题待解。

  目前,主流的汽车公司都拥有自己的汽车金融公司,但面临资金受限、业务和盈利点较为单一等系列问题。

  从资金来源商看,根据银监会的监管要求,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股东增资、同业拆借、金融机构借款以及发行金融债券融通资金,而向银行借款则是汽车金融公司主要的融资方式,以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为例,其资金中8成来自于银行的同业借款。

在此背景下,传统金融公司的资金极为受限,但与此同时,下游的经销商和消费者的需求却非常旺盛。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汽车金融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年末,我国的汽车金融公司行业总资产规模达到3403亿元,较2004年的60亿元增长近57倍。

  因此,传统金融公司也需要不断的寻求资金来源,以做大市场规模。其首要方式是通过母公司进行担保,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和授信。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也成为传统金融公司开源的重要方式,近两年来,包括上海通用、宝马、大众汽车金融公司都发行了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达到百亿元。与此同时,为改善汽车金融公司的资金情况,今年以来,国家曾几度下调了汽车金融公司的存款准备金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其资金流的问题。

  在传统汽车金融公司通过各种方式最大市场的同时,基于互联网的汽车金融正在快速崛起。早在去年,德勤发布《2014中国汽车金融报告》就表示,中国汽车业早已逐步迈进“网络时代”,汽车金融和互联网之间的交互也必将迸发出更加耀眼的火花。

  因为从目前来看,传统的汽车金融主要解决的是产业链上经销商对资金的部分需求,以及部分消费贷。而汽车产业链非常的长,其余每一个环节都有赖于资金的拉动。比如产业链金融、比如可以助力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展的融资租赁模式的兴起。而互联网金融则可以完全覆盖到产业链的上下游。

  从产业的角度看,虽然互联网汽车金融的兴起加速了行业的发展,但能否切割市场蛋糕还有待整个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从目前来看,国内征信依稀远

远未发展成熟,消费者信用纪录非常分散,对汽车金融公司的风险管控提出非常大的挑战。

                                                               (摘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