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中国债券市场将迎来长足发展
发布时间:2015-12-22   点击率:970

  由首批国家级高端智库——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办、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15中国债券论坛”19日在京举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表示2015年是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史上比较复杂而且是比较辉煌的一年。截至2015年11月,中国债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万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展望未来,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债券市场必将迎来更为长足的发展。

  应改变商业银行为主的投资者结构

  李扬认为,尽管各类债券的发行均有较大幅度增长,金融债仍然在总发行中独占鳌头。中国债券市场的投资者一直以商业银行为主,这种状况至今没有太大变化。截至2015年9月,商业银行持有的债券规模高达20.7万亿元,较2014年年末的18.1万亿元增14.4%,持有规模占中债登登记托管的全部债券的63%,与上年末持平。“这种持有者结构表明,作为直接融资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债券市场,在中国仍被深深地打上了间接融资的烙印。因此,中国债券市场要更好地发挥直接融资的功能,改变商业银行为主的投资者结构,是必要的一环。”李扬强调。

  应当看到,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从事贷款的回报远比购买债券利润丰厚。因此,银行资金运用的首选总是贷款,而债券市场则一向只是贷款规模管制下银行摆放“剩余资金”的地方。如今,银行愿意将资金大规模投入债市,间接地反映出贷款市场的疲软。在这个意义上,银行热衷于购买债券,正是国民经济增长逐渐下行状况的映射。

  李扬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主体,其优势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从债券存量和债券流量看,银行间市场的规模分别约为交易所市场的20.8倍和3.7倍,两者差距非常显著。除了市场规模之外,银行间市场在监管体制、合格投资者的培育、产品发行以及产品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领先优势。

  “十三五”时期债券市场发展的七点建议

  李扬表示,着眼于“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主题,是2016年和“十三五”时期中国债券市场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他对“十三五”期间中国债券市场发展提出了建议:

第一、进一步推动市场一体化,致力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公司债券发行和交易制度,改变“五龙治水”格局,尽快实行公司债券发行备案制,同时,强化对债券交易环节的监管。

第二、增加以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为主体的信用债券的份额,改变利率债为主的传统体制遗迹,以期充分揭示各类经济主体的信用状况,并以此推动利率市场化深入发展。在此过程中,应积极发挥资信评级在证券市场中的作用。

第三、继续放松债券市场投资者的准入限制,在广泛向国内外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产管理机构、证券公司、信托公司、政府投资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开放市场的过程中,加快简化管理流程,逐步向完全备案制过渡和发展。

第四、完善政府债券市场结构,特别增加短期和长期政府债券发行,扩大政府债券市场规模,促进形成有效且平滑的政府债券收益率曲线,为各国货币当局提供充足的无风险债券供给,为人民币加入SDR提供条件,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摘自经济参考报,2015年12月21日)